close

  “過去開車去進貨,至少要十幾分鐘才能出村,現在村裡大街小巷都修上了水泥路,一眨眼工夫就能到經十路上。”說這話的是槐蔭區玉清湖街道小李莊村村民李化剛。在村裡經營商店20多年的他,感受到村裡的變化就是“原來娶媳婦車都進不來的村子現在想怎麼走都行了”。讓他更感慨的是,前一陣濟南下了一場暴雨,“不到十分鐘,雨水就全都從管道排走了,擱以前,路上的積水能到膝蓋那麼高。”跟李化剛有同樣感受外接式硬碟的還有李保傑一家。原來家門口污水橫流,“現在村裡修了雨污分流管道,生活污水從專用管道直接流走”。
  作為去年底槐蔭區撤鎮設辦新成立的街道,玉清湖街道位於槐蔭區最西部,共有21個村(居),全都位於繞城高速以西。雖然這21個村(居)中有的村已成為城市近郊村,但與城區相比,沒有市政基礎設施,農村常見的“三大堆”遍地,村內道路年久失修、坑窪不平,村民生活污水無處排放,街面污水橫流是這些村住商情趣用品(居)的真實寫照。位於玉清湖街道西部的小李莊村更是被周邊村民戴上了“道路最窄、垃圾最多、雨雪天道路泥濘最難走”的“三最”帽子。
  “迫切希望街記憶體道辦事處能夠幫助村民改善村莊環境。”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後,街道黨工委在走訪征求小李莊村和周邊幾個村莊的村民意見時,村民們向街道黨工委拋出了這樣的“必答題”。恰好,今年濟南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在創衛過程中,“我們意識到,光靠過去那種簡單的清理垃圾、打掃衛生的模式只能使環境改善一時,要想真正把環境維持住,必須從根本上徹底改變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讓村民不出村就能過上城裡人的生活,這樣才能將創衛成果長久保持住。”街道黨工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村莊連片整治計劃”為嘗試探索創衛長效機制提供了契機。作為槐蔭區唯一列入村莊連片整治的街道,“要整治就要從一開始堅持高標準”是街道黨工委為創衛定下的基調。記者在小李莊村道路改造施工現場看到,污水井箅子接到了村民的家裡,生活污水直接從污水管道流到了集中收集池中。借助道路施工,街道還將村裡已經使用了20多年的自來水管道進行了更換。此外,隔一段距離,路邊就有一處紅色的消防栓,消防栓既可以用來為綠化澆水,又可以在發生火情時派上用場。將過去欠缺的基礎設施這一“課”補上,街竹北買房子道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堅持問題導向、響應群眾呼聲,做好“面子”更要做好“裡子”,為村民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提供基礎保障。
  小李莊村發生的變化只是玉清湖街道眾多村莊舊貌換新顏的一個縮影。目前,列入街道村莊連片整治的8個村莊都已經全面鋪開整治工作。像從經十西路到河圈村的道路雖然不長,但卻是河圈村和周邊幾個村進城的必經之路,一條年久失修的土路成為村民多年的心病。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始後,街道將原有道路硬化為水泥路,併在兩側栽植了綠化;“這半年補上了過去落下的很多功課”,東謝屯村村委會主任鄭乃東說,村裡小街小巷都進行了硬化、綠化,還裝上了路燈,建起了文化大院,村委會前面小廣場上新裝的健身器材很快就能向群眾開放。看到周邊村莊的變化,地化療副作用處8個村交界,尚未列入連片整治的小楊莊村村民坐不住了,紛紛找到村“兩委”,要求對村莊環境進行改造提升。
  “村內道路施工和綠化結束後,街道將在具備雨污分流條件的村莊試點建設污水處理站,徹底解決農村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河道污染水源地的問題。群眾的居住環境會更加環保、健康。”玉清湖街道黨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堅持延伸創衛中的群眾路線,街道將把全市水源地所在的玉清湖片區打造為綠色、生態、環保特色突出的生態新區。(本報記者 馮經偉 通訊員 劉鳳翔 辛琳)  (原標題:看小李莊村如何摘掉“三最”帽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84wlogx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